一、疾病的常见病因
病因就是致病因素。没有病因就不可能发生疾病。对大多数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根据来源,可将病因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一)外源性病因
1.生物因素
(1)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这类病因引起感染性疾病,其致病性取决于病原体侵入的数量、*性及侵袭力,亦与机体本身的防御及抵抗力有关。
(2)生物致病因素的作用特点是
①病原体有特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例如,甲型肝炎病*的入侵门户为肝细胞;②病原体必须与被侵个体相互作用才能引起疾病;③病原体作用于机体后常可引起免疫反应,而致病微生物的自变异可产生抗药性。
2.理化因素
(1)物理因素的致病特点
①大多数物理性致病因素只引发疾病但不影响疾病的发展;②除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外,一般潜伏期较短或无潜伏期;③对组织损伤无明显选择性;④致病作用与机体的反应性关系不大。
(2)化学因素的致病特点
①多数化学因素对组织、器官的损伤有一定选择性,如汞主要损伤肾脏;②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可被体液稀释、中和或被机体解*;③其致病作用除了与*物本身的性质、剂量有关外,还与其作用部位和整体的功能状态有关;④除慢性中*外,化学因素致病的潜伏期一般较短。
3.环境生态因素
4.营养因素
各种营养素和某些微量元素等摄入不足或过多时都可引起疾病。
5.社会-心理因素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二)内源性病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指染色体畸变和基因变异引起的疾病。遗传易感性指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个体患病风险,即在相同环境下不同个体患病的风险。遗传易感性也受环境因素影响。
2.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指那些损害胎儿发育的因素,而由先天因素引起的疾病被称为先天性疾病。有的先天性疾病是可以遗传的,如唇裂;有的先天性疾病不遗传,如先天性心脏病等。
3.免疫因素
免疫反应过强、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反应等免疫因素均可对机体造成影响。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疾病发生的条件是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因素。条件本身不引起疾病,但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例如,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因,但在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良好、营养充足的人群,一定量的结核杆菌侵入并不一定引起结核病。然而,在营养不良、居住条件恶劣、过度疲劳等“条件”下,由于机体抵抗力减弱,即使少量结核杆菌进入机体便可引起结核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