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腭裂治疗是一个长期的序列过程,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后常表现为鼻尖扁平、鼻孔缩窄横阔、鼻唇角不明显等畸形。在序列治疗中,唇腭裂修复术后,为了维持鼻部结构,需要佩戴唇腭裂鼻模。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鼻模为标准化结构,根据临床需要设计了多种尺寸,一般通过试戴样品确定合适的起始鼻模,并逐步替换为较前大一号的鼻模。但此种标准化结构,对于鼻小柱较宽,鼻孔较小的唇腭裂患儿,常存在无法正常佩戴的情况,特别是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后常因上述问题出现佩戴困难,固位较差,配合度低,影响最终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医学的发展,三维设计、增材制造在医学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3dMD面部摄影测量系统进行面部摄影,即可获取患者面部三维图像,这一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唇腭裂患儿术后评价系统。现有研究尝试结合3dMD面部摄影测量与三维设计、增材制造技术,设计制作唇腭裂患儿唇裂术后个性化鼻模,并在临床上进行初步应用。现详细介绍数字化鼻模的设计流程。
1.面部扫描与模型的建立
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唇裂术后10d,拆除缝线后,由患儿家属环抱患儿,通过3dMD面部摄影测量系统(3dMDfaee,Atlanta,美国)拍摄面部三维照片,单次扫描时间20s左右,在保证患儿配合的情况下,分别获取正面和仰头位的三维照片,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后期以STL(Stereolithography)格式导出三维面部模型,便于后续设计。
2.个性化鼻模的设计
根据患儿的鼻孔大小,选取合适大小的空心鼻塞样品,放置于患儿鼻孔内试佩戴,确定固位良好,记录样品直径以及鼻塞长度;然后进一步测量三维重建模型中患儿鼻小柱的长度,在3-MaticMedical10.0软件(Materialise,Leuven,比利时)中设计与之匹配的鼻小柱连接杆和对应尺寸的两侧鼻孔的空心鼻塞,将两者相连接。完成上述操作后,将个性化鼻模模型与患儿三维模型导入ProPlanCMF1.4软件(Materialise,Leuven,比利时)进行配准,进一步精调鼻塞内聚角度等数据。
3.个性化鼻模的三维打印
鼻模的首选材料为生物安全性佳的硅胶材料,通过翻模完成鼻模制作。首先,根据上述鼻模设计三维翻模用模板,要求完全包裹鼻模,预留注入孔,并方便后期硅胶材料注入。模板的打印材料为光敏树脂,通过两段式拼接设计,三维打印制作。而后,将硅胶注入模板后6h取出,抛光消*处理,最终完成制作。
4.佩戴鼻模
生理盐水清洁患儿鼻孔,金霉素眼膏或凡士林局部涂抹在鼻塞外周部分。将鼻模缓慢、柔和地塞入患儿的两侧鼻孔内,鼻部皮肤出现轻微的发白,数分钟后变为红色,提示鼻模贴合度良好,适合患儿。同时,指导患儿家长鼻模的佩戴方式,每天至少取下鼻模并清洁鼻腔及鼻模3次,一般使用生理盐水即可。
3dMD面部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三维摄影技术,为患者面部细节的获取提供了新方法,在颌面部软组织测量分析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dMD具有摄影速度快、成像精确(精确度约0.15~0.53mm)、对人体无不良影响、无辐射等优点。近些年来,众多研究报道了该系统在唇腭裂患儿颌面部三维测量评价中的应用,并一致认为3dMD系统获取的颌面部软组织三维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利于医患间的良好沟通以及术后的随访、评估。
参考文献
/p>
王敏娇,蔡鸣,姜闻博等.双侧完全性唇腭裂鼻畸形患儿唇裂术后个性化鼻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17(2):-.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